方法介绍——团队共创法(Consensus Workshop Method)

时间:2013-03-04 11:00:42 点击: 【字体: 收藏

团队共创法的由来
团队共创法是参与的科技(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 ToPTM)方法之一。创始于文化事业学会(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ICA)于1960年到1970年之间,在研究过程中融合脑力激荡、德尔菲技术,加上全形(Gestalting)的概念,所创新出来的团队方法。得到的结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后来相关引导方法的训练课程也被发展出来,目前该方法已传播到全世界三十余圈。

团队共创法的效益
团队共创法可以在简单的主题上运用,也可以在复杂的主题上运用。简单的例如某专案团队需要脑力激荡思考下周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复杂的可用于公司改造的策略规则流程中。它是有效形成团队共创的方法,团队可透过此方法对任何主题达成某个程度的 共识,并在最后呈现出来。

有效邀请参与的架构
藉由将主题叙述为明确的焦点问题,透过个人的脑力激荡、小组分享、组合意见、最后全体参与共同讨论等方式,一步一步将不同的意见汇聚成为共识。流程的设计让团体不但有机会做多元的思考,并且能藉由讨论筛选出有价值的想法。每一步骤的焦点清楚,让参与者能够集中精神参与,相较于传统的大团体讨论方式,相对上所需时间缩短很多。

团队共创法的进行方式
主要有五大步骤:
1. 内容介绍:介绍团体所需知道的,关于本次共创会之内容,以准备好开始;
2. 脑力激荡:个人的脑力激荡以及小组分享,以筛选出有价值的想法;
3. 组织群组:各小组将想法呈现在众人面前,并依直觉将想法组织成群组;
4. 命名群组:藉由为群组命名的过程,探讨各组群内卡片之间的关联性,在对话过程产生共识;
5. 决定群组意义:诠释形成的共识对于团体的意义,以及往后的运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