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三期简讯
  • 名称: 2013年第三期简讯
  • 大小:
  • 作者:
  • 版本:
  • 语言:
  • 更新时间: 2013-11-21 12:03:08
  •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介绍信息
 中国的社区建设正在从“建设社区”阶段向“发展社区”阶段转变。在建设社区阶段,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不断强化着“社区是政府的,社区是为政府服务的”理念,但是出现的问题是,政府买单、老百姓却不买账,居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且满意度不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的陈伟东教授对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社区是居民的”,在建设社区阶段转向发展社区阶段的过程中,要从以外力推动为主,转向以增强社区内部的活力为主,由政府提供资源扶持,让居民讨论社区问题、表达他们的需求、参与社区事务的治理和决策。
  2013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和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在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中心举行了的《参与式治理的个性化实践》开放空间讨论会。在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老师的主持下,30余位学员围绕讨论主题提出了多项议题,包括社区组织如何在社区基层自治中发挥能量;资源欠缺地区如何开展参与式治理;城市拆迁与参与式治理;政府与参与式治理的关系等。此次开放空间讨论会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开放空间是一个学习的会议、一个自我组织的、负责任的会议,各位学员对于各自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深刻见解。
  上海培训结束之后,更有多位学员就自己在开放空间讨论的话题单独撰文,进行了更为充分全面的论述。安徽财经大学社区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的赵守飞在《如何让居民认识并参与社区治理》一文中,对这一命题及其所蕴含社会问题的破解之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河南理工大学的孔娜娜对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共性、个性及其价值进行了精彩的分析论述。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的董文君在《大混合型社区如何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一文中,提出大混合型社区的居民自治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还要利用好社区文化团体、在社区内通过区域化管理做到因地制宜、与社区企业共治共赢。社区参与行动重庆办公室的吴航由公民权利意识缺失和公民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探讨在社区层面公民责任感从何而来,如何运用参与式方法解决“关我什么事”和“关你什么事”的问题。